减持新规出炉,会是当下股市的救命稻草吗?
点击上面蓝字“郭施亮”轻松关注 公众号 guoshiliangbo
IPO发行节奏过快,再融资力度凶猛以及股市减持等问题,是多年来压制着股市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。然而,在端午节前后,股市却传递出一些积极性的信号,对当下疲软的市场产生一定的信心提振影响。
其中,如最新一期的IPO筹资规模骤减,从本期证监会的核发消息来看,仅核发7家IPO批文,筹资总额仅有23亿元,较以往平均每批5、60亿元的筹资规模骤然下降,但仍需注意其后续的可持续性。此外,近日证监会发布了《上市公司、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》,而上交所、深交所也在最快的时间内,发布了各自的相关实施细则,而这也是自去年1月7日制定的《上市公司大股东、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》以来,更具针对性、完善性的减持规定,对市场的影响不可小觑。
具体而言,从上一次的减持规则来看,表面上会堵住了不少的减持空间,但实际上仍存在不少可操作的空间,如保留了大宗交易、协议转让等减持渠道,为大股东、董监高变相减持提供了便利。但,从这一次的减持新规来看,却作出了更具体、更细化的规定,就连更细化的减持数量、减持时间,乃至出让方、受让方的具体行为,也作出了明确性的规定。
再者,这一次的减持新规,其适用范围进一步拓宽与完善,除了大股东、董监高之外,特定股东同样纳入监管范围,而定增解禁也受到了约束,有效缓解批量限售股解禁风险,而集中式减持、清仓式减持受到了明显的压制。
与此同时,减持新规还进一步提升了上市公司信披质量,并完善了大股东、董监高等事前、事中、事后的报告、备案以及披露制度等。
此外,减持新规还更有针对性堵住了减持漏洞,例如明确了大股东与其一致行动人减持股份,要合并计算,进一步堵住了变相减持风险。由此一来,拟通过大宗交易、协议转让等方式变相减持的空间被堵,而通过一致行动人等更隐蔽的变相减持空间,也同样受阻,对相关减持行为,形成了全面性的打击。
那么,此次减持新规的出炉,会是当下股市的救命稻草吗?
不可否认,针对此次减持新规的内容,会让上市公司大股东、董监高乃至特定股东的变相减持难度骤然提升,大大减缓股市集中抛压风险。但,另一方面,股市交易流动性受限,股市市场化程度依旧受压,而减持新规更细化至特定股东,却或多或少降低了上市公司或大机构参与定增的积极性,而锁定期届满之后的细化约束,减持规模以及减持数量会显著降低,打击了积极性,但减缓了市场抛压压力。
从股市筹资规模的骤然降低,到减持新规的进一步完善,实际上这也是均衡股市投资与融资功能的具体表现,但政策出炉可否具有持续性,落实力度如何,仍需有待观察。不过,从股市整体发展状况来看,市场违规成本依旧有待提升,而一些上市公司利用巧妙的避税手段,或利用巧妙变相减持的手法,仍需要对减持规则进一步完善与补充,堵住更多的减持漏洞空间。
对于A股市场而言,在IPO新规之下,取消了预缴款申购机制,取而代之的是中签后再行缴款的方式,实际上意味着IPO适度发行,本身并不是最可怕的,而其可怕之处还是上市之后的系列再融资、限售股解禁等风险。然而,纵观多年来的市场状况,新股上市后不久,业绩变脸现象频繁上演,随之而至的,则是一系列限售股减持的风险,部分高管还不惜提前辞职,来规避解禁减持的约束,而这系列行为,也恰恰体现出上市公司大股东、高管,并未把主要心思放到提升企业竞争力、提升经营等核心问题上,却总想着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一夜暴富的目标,而上市公司的上市动机不纯,往往注定其不会真正回报投资者,而是借助资本市场来实现自身财富的暴涨目标,股市也只会沦为这些上市公司的抽血圈钱机器。
在笔者看来,从此次减持新规来看,其本意还是在于进一步堵住变相减持的漏洞空间,减缓市场脱实向虚的风险。不过,对于A股市场来说,多年来减持密度高、减持预期强烈的上市公司,往往并不是理想的投资标的,而这也反映出A股上市公司的质量参差不齐,部分仍以实现一夜暴富为目的。至于真正优秀的上市公司,大股东、高管增持欲望反而远大于减持的欲望,而从格力电器、贵州茅台等优秀上市公司的案例来看,通过资本市场的不断增持,长期持有,才是最有效的资产增值方式。
减持新规进一步完善,为市场释放出积极性的信号,减缓了股市阶段性的抛压风险。但,A股市场仍有不少有待完善的地方,如企业上市的信披质量有待提升、股市退市率的增强以及民事赔偿机制的完善化,提升股民的索赔效率等,这也是困扰A股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,而如何完善规范,逐一有针对性解决,才是股市健康发展,走向成熟的重中之重。